当前位置: 首页决策参考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
浏览:967    日期:2016-08-16

编者按: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和民众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敬畏与信仰。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一旦失去文化自信,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政党、这个民族也就无异于失去精神之钙,失去坚挺的脊梁,迷失正确的前进方向。

文化自信来源历史深处。泱泱大汉、煌煌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 这种自信,就是人们的一种文化自觉。

说到文化自信,不能不说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有了“文化自觉”,才能有“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能有“文化自强”。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只有做到文化自觉,才能在不同文化的对比和互动中稳住根基,获得文化选择的能力和地位,继而增强自身文化转型的能力。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文化自信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唯我独尊,要在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的同时,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着眼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倡导和发展先进文化,凝聚奋斗力量。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有文化焦虑。文化焦虑是“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语境中的重要症候,与现代性的文化焦虑具有明显区别的是,这种文化焦虑有一种文化生态背景缺失中的身份飘忽,文化并不能在此寻找到它曾经匡扶过的人的主体,是一种绝望与幻想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精神现象。在文化哲学的视野中,进一步审视文化焦虑背后的形成机理、制度关怀、精神区隔、政治训导,有助于厘清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制度、真理与谎言之间的紧张关系。一种浓郁的“文化焦虑”,弥漫在当代中国社会。随着国门的打开,以西方文化为主体的外来文化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涌向中国。以节日为例,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各种洋节在我国日益热闹,而国内的很多传统节日则被冷落。尽管我国各地正不断加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但我国的物质和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还是在以惊人的速度衰落,城市和乡村里的很多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大地的人文景观随着“旧城改造”和农村模仿城市的时尚建设不断消失。于是,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呼吁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焦虑中有深沉的反思和忧患意识。因为,任何一种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有延续性的,现代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不可能斩断历史来进行。

21世纪,面对全球化发展格局,人类需要重新阐释文明的价值,重新定位本民族文化对世界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心也在增强。

本期推出“文化自信”专题,供您决策时参考,其他栏目的文章祈盼引起您阅读的兴趣。


点此查看:《文化自信》

点此下载:《文化自信》

©盐城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21898号   技术支持:盐城市图书馆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