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黄海讲坛那年月,我们用声音造梦
那年月,我们用声音造梦
浏览:1078    日期:2017-05-04

《黄海讲坛》第332讲:

 


4月30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举办视频讲座《那年月,我们用声音造梦》。

那是盛行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译制片,译制片配音的辉煌年代,它培育了一代人的听觉习惯,看译制片中的外国人,听契合人物性格特征的中国声音。那些译制片以及附着在上面的配音伴随着一代人成长,成为耳熟能详的声音,成为译制片爱好者痴迷的声音……简爱、罗彻斯特、艾丝美拉达、佐罗、叶塞尼亚、杜丘等,每一个声音都有它如影随形的荧幕形象,每一个形象都深深地印在那一代影迷的记忆中。

本期视频讲座,广大听众跟随著名译制片导演孙渝烽老师一同回味那年月的“中国好声音”,揭秘译制片背后的趣闻轶事。孙导回忆上海译制片厂当年的辉煌业绩,他提到了一连串的老片子和一连串的著名配音演员,一次次激起会场的“集体性喟叹”,浓厚的怀旧气氛始终贯彻全场。他提到了邱岳峰、尚华、毕克、富润生、苏秀、李梓、赵慎之……这些老一代的艺术家,刘广宁、丁建华、童自荣……这些中生代的配音演员。孙道临、张瑞芳、卫禹平、康泰这些艺术家也常常来客串配音。可是想不到的是,他们的录音棚竟然是一间简陋的木棚,冬冷夏热,外面下大雨里面也下大雨。大暑天,没有空调,买一块大冰块放在棚子当中。那些高贵的、刚毅的、娇媚的声音都是在这间破棚子里制造出来!

孙导在讲座中提到,从80年代开始,译制片厂引进了各国的电影,为当时全民族的思想解放提供了最直观、最生动的教材。观众在这些电影里看到了有血有肉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懂得了比生命更加重要的还有尊严。译制片的艺术感染力超越了任何理论,改革开放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最强烈的心声,可以说这些译制片功不可没!


©盐城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21898号   技术支持:盐城市图书馆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