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6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举办视频讲座《汤显祖与牡丹亭的前世今生》。
清明时期,在中国文学与戏剧领域,汤显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中国文化艺术的探索提供了重要资源。他的《临川四梦》在舞台上历演不衰,成了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四百年来继承了传统戏曲的精华。二十一世纪以来,还因《牡丹亭》的制作演出,重返传统,而能推陈出新,结合“四功五法”的表演程式与实验剧场的崭新风格,风靡了二十一世纪新一代的年轻文化人,指出一条文化传统创造性转化的道路,也展示了中国文化复兴与开创的新机。
本期视频讲座,香港中华学社社长、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主席郑培凯先生讲述了汤显祖与牡丹亭的前世今生。郑培凯先生在讲座提到,《牡丹亭》是“临川四梦”之一,写杜丽娘慕色还魂事,也是汤显祖作品中被表演最多的一部戏。其中《游园》一章,更是屡次被搬上大荧幕。从故事情节来说,《牡丹亭》算不上跌宕起伏、精彩绝伦,但它影响力巨大。“时人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要欣赏《牡丹亭》,首先是要欣赏它优美的曲词。言情,是汤显祖文学创作思想的核心,而最集中表現在其代表作品《牡丹亭》之中。郑培凯先生认为汤显祖是晚明士大夫追求高尚境界的君子,又是天才型的诗人兼剧作家,承继了中国文人传统的清雅标高,正如他在自己书斋前植种的玉茗飘香,毕生经营“为己之学”,是身兼儒释道精神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