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四军是盐城红色革命的标志。“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军委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自此盐城成为华中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8月23日,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邀请市委党史办副调研员、市作协副主席、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刘小清先生主讲《新四军与盐城抗战》专题讲座。
刘小清先生是凤凰历史和《铁军纪实》专栏作家,从事地方党史与新四军史研究三十多年。策划、创作与编著的新四军题材的著作有:《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新四军统战史话》、《盐城抗战史话》、《铁军骁将》、《刘少奇与盐城》、《跃马挥戈—抗战中的黄克诚》、《剑指江淮—抗战中的张爱萍》、《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散记》、《盐城红色印记》、《盐城抗战影像记忆》等。近两年来,应邀为市委常委、市政府中心学习组、市委党校县处级以上干部班、浦东干部学院来盐交流班、南京、苏州干部培训交流班等做了近50场专题报告。
讲座伊始,刘小清先生首先介绍了盐城的四色文化:红色——新四军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白色——海盐文化,绿色——湿地文化,而新四军是盐城红色革命的标志。1926年,一些在上海的盐城籍党员根据组织指示回乡建立了盐城党委组织。刘少奇来到华中后,选择了苏北作为整个华中的战略突击方向,以盐阜区和淮海区为中心,建立了“大苏北”的概念,为我军在敌后斗争打下了稳固的基础。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陈毅所部与八路军黄克诚所部在大丰白驹狮子口桥会师。这两支队伍的胜利会师,为开辟苏北和盐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确立了以苏北根据地为中心的华中革命根据地雏形。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还开展了政权建设、恢复经济、温暖民生和创新文化工作,其中文化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是盐城革命工作的特点。皖南事变之后,大江南北许多杰出的文化战士和进步青年纷纷向盐城聚拢,著名的华中鲁艺很快就在盐城贫儿院诞生了。在院长刘少奇、陈毅的亲切关怀下,师生们在战斗中学习、成长,华中鲁艺逐渐成为苏北乃至华中抗日文化的一面旗帜。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华中开拓了全新的抗战思想理念,新四军队伍的发展十分迅速。重建新四军军部,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刘小清先生的讲座为大家讲述了盐城地区新四军的抗战历史,让听众对我们的家乡—盐城,这个新四军抗战史上的圣地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