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盐图青声高承《故乡在远方》 朗读者 : 刘 蕾
高承《故乡在远方》 朗读者 : 刘 蕾
浏览:2062    日期:2019-12-30

盐图青声·书香夜读





主播:刘蕾  



《故乡在远方》



高承/


我的故乡在哪里?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竟一时找不到答案。故乡的意象在我的脑海里是重叠、交叉的,既有我出生、成长的地方,还有我曾经战斗过的军营,这些地方都让我魂牵梦萦。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出生在苏北一个濒临黄海的乡村僻壤。记忆中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庄,是一个物质匮乏、交通闭塞、教育落后、民风淳朴的地方。自懂事起,我就厌倦农村那泥泞的乡间小道,厌倦那个年代的极端贫困。于是在我的心灵深处,产生了跳离故乡的欲望。

高中毕业那年,我刚满十九岁。母亲知道我的心思后,便领着我去找当时的村书记、乡政府,最后托人找到县城的民政局。我还清楚地记得母亲为了儿子,满脸堆笑地向人家递烟的情景,最后好说歹说把我安排在一个乡镇供销社的收花站当门卫。

按说每月二十四元的工资,在当时农村让人艳慕不已,可我并不留恋,一心要跳出农门,于是在上了不满六个月的班后报名参了军。

1975年初,我在南京新兵连集训后被分配到淮阴盱眙的一个山区服役。连队坐落在一个名叫孤山的半山坡上,我在这里一待就是九年。我每天和战友在半山腰出操,在山洞里站岗执勤放哨。我在山顶上放过羊,在山脚下喂过猪,在连队当过给养员、军械员兼文书,在炊事班烧过饭,在战斗班当过班长。

入伍两年多,我就入了党。1979年初,我被提拔为排长,后来又当过连队副指导员、中队长,团司令部副营职参谋等职。如果说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我能够胜任一些工作,那与当年部队首长的培养和战友的帮助密不可分。

盱眙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南岸,素有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之称,境内大都为丘陵地带。盱眙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据记载,这里曾是历史上诸侯会盟的地方,现在这里以盛产龙虾而闻名于世。

不过,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却很少见到龙虾。闲时我和战友在小河边散步,偶尔发现一两只龙虾,全身通红、举着两个大铁钳,觉得好玩。龙虾味道鲜美,可谁也舍不得品尝。小心翼翼地捉回军营,放在脸盆里看它们互相打斗的情景,给原本枯燥的军营增添了几分情趣。

连队的山脚下住着一位姓孔的大爷,孔大爷在路边摆了一个简易的车铺,连部的几辆旧自行车坏了他都免费维修。孔大爷是山东人,新中国成立前家境贫寒,他幼年时一路讨饭来到盱眙,并在这里安了家。孔大爷常说,共产党、解放军救了我们,才有了幸福的今天。孔大爷一家为人憨厚纯朴,战士亲属来队,孔大妈总是送些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水果来。每到农忙季节,战士们主动帮大爷大妈收种庄稼。那时军民共建,鱼水般的深情让我终生难忘。

后来我去过很多地方,也曾在繁华的都市工作、生活,但我很难忘却盱眙军营,那里曾留下了我多年驻足的印迹。军营四周那弯弯曲曲、逶迤蜿蜒的山间小道,山顶上我和战士们亲手栽种的那几棵松树,山脚下川流不息的小溪水声,以及夜深人静时,山区世外桃源式的宁静,一直是我永远的情感归宿。

三十多年后,我和战友孙士富又一次回到了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我们一起登上孤山顶。那片山,那片土地,那座曾经活跃的军营,在我的情感深处凝聚成一道永恒的风景。

幸福的我,想起我温暖的故乡,一个在身旁,一个在远方。




高承/作者

高承,射阳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曾任亭湖区作家协会主席。有数百篇诗作见诸《扬子江》《青春》《绿风》等省、市报刊。已出版诗集《三月的春风》《花开的声音》《阳光的味道》《旧时光》,散文集《五谷树·五谷神》。



主播简介

刘蕾,来自盐城市图书馆社会工作部,大型阅读活动主持人、朗读亭活动策划人。

阅读,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世界,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性与尊严,练达人情与世故;读书,教会我们更好地与世界温柔相容,与他人和谐相处,宽厚圆融。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

©盐城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21898号   技术支持:盐城市图书馆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