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决策参考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
浏览:2114    日期:2019-07-18

2019年7月5日,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国江苏省盐城市的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该项目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第14处世界自然遗产,江苏首个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是一个系列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包括16个申报点。此次成功跻身“世遗”的“第一期”范围包括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该区域主要由潮间带滩涂和其他滨海湿地组成,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枢纽,是全球数以百万迁徙候鸟的停歇地、换羽地和越冬地。这里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支撑了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包括1种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和5种易危物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这里是珍稀濒危候鸟保护的不可替代的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

申遗成功的背后是盐城人长期以来坚持对湿地的严格保护。退耕还湿、退渔还湿,沿海停止围垦,进行生态补偿,守护湿地的生态文明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为守护好大美湿地,盐城在上个世纪先后建立珍禽、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保护区先后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珍禽保护区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网络成员。进入新时代,盐城积极探索绿色转型、绿色跨越发展路径,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今后,盐城应该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生态系统治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大格局中谋划开发利用,努力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通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切实做好生态保护这篇“大文章”。

申遗成功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开始,对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永远在路上。本期推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专题,认真探讨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后如何进一步加强保护与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站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去推动湿地保护和旅游发展工作,持续扩大盐城好生态的影响力。希望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其他栏目的文章也祈盼引起您阅读的兴趣。

点此查看:《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

点此下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与发展》

©盐城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21898号   技术支持:盐城市图书馆信息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