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首页
  • 黄海讲坛
膳食营养与健康11月18日下午,盐城市第三届“营养与健康”高层论坛在市图书馆多功能厅顺利举行。论坛报告上,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丁钢强先生作《膳食营养与健康》专题讲座,图书馆读者、市老年大学学员、市营养学会会员以及来自盐城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盐城卫生学院的大学生们共600多人聆听了讲座。丁理事长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工程分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国家第一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慢性病防治与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计委营养标准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营养、食品安全及公共卫生领域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在公共卫生决策和保护人类健康领域贡献突出。丁理事长在报告中指出,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合理的膳食,关键在于平衡。合理安排膳食,确保食品安全,是公民维持健康的基本。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要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经常适量饮茶,对人体健康有益,除具有解渴、利尿等功效外,适量长期饮用还可预防心血管疾病,但不要贪杯、不要空腹和睡前饮浓茶。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清淡少盐。要经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从而积极预防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 丁理事长为现场听众奉上一堂精彩的健康养生知识课,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健康态度,教会我们怎样健康生活,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盐城地名的语言文化解读11月15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邀请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傅义春副教授作《盐城地名的语言文化解读》专题讲座。傅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训诂与历史词汇,先后参编《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并在《辞书研究》、《汉字文化》等学术期刊和有关学报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主持完成校级课题2项、省教育厅课题1项。傅教授在讲座中主要阐述了地名与文化、盐城地名的语言理据、盐城地名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他说,地名的一般构成是专名加通名,如“盐城”的通名是“城”,专名是“盐”。地名蕴含文化,如“阜宁”因地处水陆交通要塞,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故战乱频仍,生活于此的人们祈求生活能物阜民宁,故称“阜宁”;而文化又沉淀于地名中,如扬州的县级市“仪征”,宋代曾在该地铸造四位宋代远祖皇帝的雕像,宋真宗下诏在当地建造一座仪真观,并将此地升为真州,此即“仪真”和“真州”。至清代,因雍正名爱新觉罗·胤禛,故避“禛”讳而改称“仪征”。傅教授在谈到盐城地名的语言理据时指出,盐城位于黄海之滨,地处江淮之间,有两千余年历史。据明代《盐城县志》:“盐城,本汉盐渎县,一俗名曰瓢城。”据乾隆《盐城县志》载:“为民生利,乃城海上,环城皆盐场,故名盐城。”可见,“盐城”的得名缘于该地盛产海盐。这也令其成为迄今为止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直接以盐为名的城市。作为历史的印记,盐城出现了许多与盐业密切相关的地名,主要包括:与煮盐用具有关的地名,主要有“丿”和“灶”,如曹丿、头灶等地名;与贮储海盐及煮盐草料有关的地名,主要有“仓”和“垛”,如东仓、梁垛等地名。 傅教授的讲座引经据典,深入浅出,读者朋友通过聆听了该讲座,对家乡盐城的地名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雾霾影响及其防御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为了加深对雾霾天气现象的了解,11月8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很荣幸地邀请到盐城市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韦莹莹为广大市民主讲《雾霾的影响及其防御》的专题讲座。韦台长首先讲述了“雾”和“霾”的定义、区别。她说,雾是水汽凝结物引起的消光现象,而霾是大气细粒子引起的消光现象。在一定条件下,一天当中雾和霾随着相对湿度变化有时会相互转换。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能见度范围、相对湿度、厚度、边界特征、颜色、日变化等方面的不同。盐城地区的雾和霾,从季节变化来看,秋季最多,冬春季次之,夏季最少。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逐年增加,煤炭用量、粉尘排放量、汽车拥有量逐年增加、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逐年增加,这也是雾霾天气现象增多的原因。PM2.5颗粒物是构成霾的主要成分,对人体的伤害最大,是导致霾天气的“罪魁祸首”。韦台长列举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强霾污染事件,如1930年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的烟雾事件以及2013年1月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强霾污染事件等。而防御雾霾影响的措施主要有:在雾和霾天气条件下,居室应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选择可以去除PM2.5 的多功能复合型空气净化器效果较好,还可以在室内种植绿色植物,以降低室内的飘尘和PM2.5浓度,等到霾散日出之时再开窗换气;应尽可能减少出门,尽量减少暴露在室外的时间,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的人,更应在雾霾天减少室外活动;饮食宜选择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A、β- 胡萝卜素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水果,多饮水,少吃刺激性食物,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讲座最后,韦台长呼吁大家一起行动,减轻雾霾影响。 海派书法漫谈11月1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在二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视频讲座《海派书法漫谈》,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观看了该视频讲座。海派书画的成因,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诸多因素的综合,上海一地便自然成为这一时期的书画重镇,画家们的集中交流,各种展览、演讲、笔会可谓盛极一时,涌现出了一个个全能型的艺术大家,也漫漫孕育了明显带有海上画家烙印的名士风流,时出新意,却又能笃守传统经典,海派一脉,薪火相传。 著名金石书家刘一闻先生从海派书法的源流说起,对举了京派、海派书法的特点,展示了清代帖学书法、碑学书法和海派书法的典型代表之作,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充分展示了海派书法的艺术风格与特殊魅力。刘一闻先生幽默健谈的讲课风格和深厚的艺术修养也深深地打动了讲座现场的听众,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 鲁迅对中国文化的思考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为推动全民阅读,在全社会营造“多读书、读好书”的浓厚氛围,10月31日下午,“南图讲座”基层行活动来到了盐城中学,邀请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光芒走进“黄海讲坛”,为广大师生主讲《鲁迅对中国文化的思考》专题讲座,盐城中学的800名师生聆听了讲座。张光芒教授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先后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等。近年出版学术专著《混沌的现代性》、《启蒙论》、《道德嬗变与文学转型》等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当代作家评论》、《学术月刊》等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先后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优秀图书奖、“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紫金山文学奖”、“《当代作家评论》奖”、“长江杯”江苏文学评论奖等。张教授在讲座中主要阐述了鲁迅对“人心文化”的发现、鲁迅与审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鲁迅笔下的人间悲喜剧两个观点。他认为,鲁迅是“画人心”的伟大画家,鲁迅以“人心”重估传统文化价值,也因“人心”的要求而倡导文艺。鲁迅在塑造上层人物或普通人物时,突入“人心”深处,画出他的灵魂。而鲁迅小说以其冷峻、深沉、诙谐的艺术风格,形成了悲喜剧相交织的现代审美文化。 张教授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的身世、思想、文章来揭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进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认知,达到自我进步的目的。讲座现场气氛热烈,互动提问精彩纷呈。同学们纷纷表示,听了张教授今天的讲座,受益匪浅,对鲁迅的小说有了更深的了解。(苏宇波) 增强法治观念,预防职务犯罪为了加强单位的廉政教育,提高单位干部职工的法律素养,10月26日下午,由盐城市文广新局主办、盐城市图书馆承办的法制专题讲座《增强法治观念,预防职务犯罪》在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市文广新局机关以及市直各单位120名干部职工聆听了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国法学会会员、市“双百”活动宣讲团成员、维世德(盐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陈巍炜主讲。陈律师以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意义为着力点,结合近几年在本市发生的职务犯罪典型案例,用以案释法的方式向现场的干部职工阐述了职务犯罪的概念、形式、立案标准、罪名以及犯罪后果,以案说法,警示着讲座现场的每一个人,让参加讲座的干部职工对案例中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感到遗憾和羞愧,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时刻保持高尚人品和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的可贵,真正为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讲座结束后,市文广新局的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讲座中的案例发人深省,深受教育,今后将不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法律素养,增强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此次法制讲座取得了很好的警示教育效果。 走进沈石溪的动物王国10月25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邀请盐城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盐城市实验小学骨干教师陆加美走进“黄海讲坛”,主讲《走进沈石溪的动物王国》专题讲座。陆加美老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曾获盐城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被评为盐城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主持参与完成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先后指导学生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作文一百余篇。讲座开始,陆老师首先介绍了“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生平、编辑出版的小说以及获奖作品等。陆老师告诉同学们,沈石溪用笔尖刻印生命,斑羚、骏马、狐狸等都曾从他的笔下奔腾而过;用爱心喂养动物,老虎、大象、老鹰等都曾在他的面前嗷嗷待哺;用文学描画猛兽,黑熊、猎豹、豺狼等都在他的故事王国演绎着悲欢离合。沈石溪的作品具有一些共性,即新奇神妙的版纳风光、充满人性的动物形象、震颤心灵的动物社会。陆老师还引导同学们从沈石溪的作品中要聆听到大师的作文观点,即学会生活,自然可以给写作不竭源泉;学会阅读,文学可以让心灵变得柔软;学会想像,个性可以使想像创新飞扬。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现场的小读者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在陆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沈石溪的神秘动物王国,和那些看似粗野的动物同呼吸,共命运,领略到另类的美丽! 盐城走进中共抗战方略的历程及贡献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让盐城市民更多了解盐阜大地上的抗战历史,盐城市图书馆于10月18日下午在二楼学术报告厅举办了《盐城走进中共抗战方略的历程及贡献》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史义银主讲。史教授在讲座中主要讲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盐城是中共“发展华中”战略中“发展苏北”的基点、盐城是中共“坚持华中”战略的基石、盐城是中共“发展东南”和“进军东北”战略的基地。史教授指出:1940年10月,新四军主力陈毅部和八路军主力黄克诚部在苏北白驹胜利会师,是抗战期间中共武装力量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调动与布局,此举彻底打通了八路军与新四军之间的联系,使中共领导的两大武装力量连为一体,赢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民族战争的全面胜利及战后有力反击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而重建新四军军部,表示中共“发展华中”向“坚持华中”的战略转变。粟裕将军来到苏北后,放手发动群众抢修海堤、消除匪患、减租减息、精兵简政、进行经济文教建设等,为夺取华中抗战胜利并奠定解放战争初期有利局面作出了极大贡献。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华中局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命令新四军苏中军区主力会同苏北地方武装,于1945年10-11月发起盐城战役。新四军在盐城战役中有勇有谋,战略谋划周详。盐城战役的胜利巩固了华中根据地,使国民党利用盐城作为进攻解放区的阴谋破产。 史教授的讲座史料翔实,通俗易懂,为现场的市民朋友上了一堂生动的盐城地区抗战史课,听众朋友也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子女健康成长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更突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0月11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举办了《加强家庭教育,促进子女健康成长》专题讲座。主讲人是曾做过《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辅导报告》、《十七大精神辅导报告》、《法治—现代国家治理的擎天柱》等多场专题讲座,长期专注于国际政治、经济、教育方面的研究,盐城工学院、盐城市委党校兼职教授、盐城市亭湖区教育局副局长朱月潭。朱月潭局长在讲座的开始就送给所有听众父母三句话:应试指向课堂、心智聚焦家庭、特长掘于民间,由此为听众揭开了家庭教育怎样更好帮助孩子成长的面纱。朱局长从家庭的概念与种类、家庭教育中的基本技巧、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的关系、加强家庭建设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四个方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述了怎样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让所有的听众家长们获益匪浅、感悟颇多。 视频讲座《我的外交翻译生涯》10月4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举办了视频讲座《我的外交翻译生涯》。主讲人施燕华,外交部英文专家、原翻译室主任,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班,随即到外交部工作。1971 — 1975年,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任我常驻代表、副代表外交活动的口译和他们在安理会等各种联合国会议发言的笔译任务。1965年到1985年,是中国外交大调整、大变化的时期。特别是1975年到1985年,施燕华同志曾经多次为小平同志担任英文翻译。“四人帮”在中国横行的时候,曾对中国外交造成过巨大冲击。小平同志在外交上进行了拨乱反正,并在发展中美关系、稳定周边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活动。施燕华同志参与了这些重大外事活动中的翻译工作,见证了中国外交的大变化。《我的外交翻译生涯》视频讲座向我们展示了原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多次为中央领导人担任翻译的施燕华在1965年至1985年间从事翻译工作的经历,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揭开外交翻译的神秘面纱。 视频讲座《莫言的文学世界》2012年,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读莫言的作品会给读者带来无限的遐思,各界的评论也是纷沓而至,有喜爱的,有鄙弃的。可以说,莫言小说从一开始进入人们的阅读视野,就充满了分歧和论争,而且这种论争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9月27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举办了视频讲座《莫言的文学世界》。主讲人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杨扬。“莫言带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在写作,他就是站在大地上诉说着老百姓故事的人”。杨杨教授长期研究莫言的文学作品,对于莫言的生平有很深的了解和感悟。“莫言作品主要写三方面:一是童年的记忆和经验,他的文学世界就是高密乡;二是写饥饿,饥饿和孤寂是他创作的财富;三是写暴力,如檀香刑”。“莫言是一个中国式的作家,”杨扬教授认为,“他从那么多中国作家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作品中蕴含浓厚的中国特色”。杨教授的讲座介绍了莫言的生平经历、创作道路与创作情况、作品的文学价值,揭示出个性特征、生活经历、人生体悟对莫言创作成就的深远影响,在生活与文学的互动中还原一个鲜活的莫言,给大家带来一场文学的盛宴。 月是故乡明——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进校园 2015年9月23日下午,盐城市敬贤路小学礼堂座无虚席,吟诵诗词声不绝。为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习俗,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中秋节到来之际,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进校园,推出“月是故乡明”专题讲座,由国家二级作家、研究馆员周玉奇主讲。他从五个方面趣谈中秋:古人对月亮的美称,古人歌咏中秋圆月的诗词,有关月亮的成语和歇后语,过去的月饼里面为什么会有一张小纸片?盐城人怎样过“八月半”?讲座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互动热烈。同学们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了解到中秋传统文化,陶冶了情操。 宝盒里的秘密9月13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邀请盐城市名教师、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梅艳老师主讲了《宝盒里的秘密》专题讲座。梅艳老师是盐城市第二小学教师、江苏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盐城市名教师、盐城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盐城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已有70余篇论文发表获奖,主编多本阅读与写作辅导教材,主持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指导学生发表作文300余篇。2013年首先推出《寻找太阳草》《丑丑看世界》《神偷哎呦呦》等十本“知谦童话”,2014年又推出童话《猪小锅和狼小怪》,该系列得到了金波、樊发稼、安武林、管家琪、曹文芳、张向葵等名家的倾情推荐。梅艳老师首先用一个简单却又生动的例子引领听众打开了如何更好的写作这个宝盒。挖掘出宝盒中的想象力就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话可写的法宝。接着梅艳老师又用一个个鲜活的文章片段向同学讲述如何运用想象的有意性、想象的新颖性、想象的丰富性来帮助同学提高写作的能力。最后,梅艳老师还以“我的翅膀”为主题和所有的听众进行互动,帮助他们更好的将丰富的想象力用到写作中去,赢得了现场听众的热烈反响和阵阵掌声。 盐城抗战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弘扬爱国主义,凝聚民族力量,9月3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邀请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副研究馆员陈宗彪先生主讲了《盐城抗战》专题讲座。陈宗彪先生长期从事新四军抗战史的研究,是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思想生平研究会理事、国防大学抗大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发表了《铁军精神在盐城经济建设中的体现与思考》、《新四军与江苏抗战》、《传承抗大精神,争做抗大新人》等数篇文章。陈宗彪先生以大量珍贵的照片和史料,介绍了日军侵占盐城的经过、国民党军在盐城的抗战、新四军重建军部和战略转移、盐阜区重要的抗日战事(“杀伤敌人最大”的单家港战斗、“最漂亮”的陈集战斗、“最激烈”的八滩战斗)、盐阜区局部反攻第一仗-陈港战斗、赵云祥起义-盐城和平解放等历史真相。陈宗彪先生提到,我们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作为抗战的一个老区,我们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把这段抗战史来展现给我们的人民群众,展现给我们年轻的一代,更展现给我们后来的年轻人。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振兴中华。听着讲述,听众们深受启发,纷纷表示以前在教科书上对盐城的抗战历史有过了解,今天的活动让大家有了更深的认识。 诸子的时代8月30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举办了视频讲座《诸子的时代》。本期讲座,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畅谈了他眼中的“中国思想史上最辉煌的时代”。遥忆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激烈地批判传统文化,以此为改革开放开辟道路。二十多年后,仍然处于改革开放征途中的中国,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热”。在这一轮“传统文化热”中,儒家文化独享盛名,孔子备受推崇。在文化日趋多元、思想日趋活跃的时代,那种将儒家文化与“传统文化”等同起来的说法,有悖历史,而且有可能在借鉴传统的时候蒙蔽人们的视野。易中天在讲座中提出,先秦诸子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因为先秦诸子所处的时代—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黄金时代。在人类历史上,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叫“轴心时代”。易中天说,“先秦诸子博大精深,希望通过这些心得,引起大家的兴趣,并提供一些参考。至于我自己的体会,我想概括为这样几句话: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直面,读荀得自强”。这些加起来就是前秦诸子的精神,也是我们民族的不朽精神。一个人如果能有孔子的“仁爱”,孟子的“义气”,老子的“明智”,庄子的“聪慧”,还能够像墨子那样“身体力行”,像韩非那样“直面人生”,像荀子那样“自强不息”,那可真是了不得!阅读经典,不能替代经典,不能替代体验。追慕先哲,不能替代思考。而体验和思考,只能由每个人自己去完成。 新四军与盐城抗战新四军是盐城红色革命的标志。“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军委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自此盐城成为华中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8月23日,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邀请市委党史办副调研员、市作协副主席、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刘小清先生主讲《新四军与盐城抗战》专题讲座。刘小清先生是凤凰历史和《铁军纪实》专栏作家,从事地方党史与新四军史研究三十多年。策划、创作与编著的新四军题材的著作有:《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新四军统战史话》、《盐城抗战史话》、《铁军骁将》、《刘少奇与盐城》、《跃马挥戈—抗战中的黄克诚》、《剑指江淮—抗战中的张爱萍》、《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散记》、《盐城红色印记》、《盐城抗战影像记忆》等。近两年来,应邀为市委常委、市政府中心学习组、市委党校县处级以上干部班、浦东干部学院来盐交流班、南京、苏州干部培训交流班等做了近50场专题报告。讲座伊始,刘小清先生首先介绍了盐城的四色文化:红色——新四军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白色——海盐文化,绿色——湿地文化,而新四军是盐城红色革命的标志。1926年,一些在上海的盐城籍党员根据组织指示回乡建立了盐城党委组织。刘少奇来到华中后,选择了苏北作为整个华中的战略突击方向,以盐阜区和淮海区为中心,建立了“大苏北”的概念,为我军在敌后斗争打下了稳固的基础。1940年10月10日新四军陈毅所部与八路军黄克诚所部在大丰白驹狮子口桥会师。这两支队伍的胜利会师,为开辟苏北和盐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确立了以苏北根据地为中心的华中革命根据地雏形。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还开展了政权建设、恢复经济、温暖民生和创新文化工作,其中文化建设和统一战线工作是盐城革命工作的特点。皖南事变之后,大江南北许多杰出的文化战士和进步青年纷纷向盐城聚拢,著名的华中鲁艺很快就在盐城贫儿院诞生了。在院长刘少奇、陈毅的亲切关怀下,师生们在战斗中学习、成长,华中鲁艺逐渐成为苏北乃至华中抗日文化的一面旗帜。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强调党对军队的领导,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华中开拓了全新的抗战思想理念,新四军队伍的发展十分迅速。重建新四军军部,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刘小清先生的讲座为大家讲述了盐城地区新四军的抗战历史,让听众对我们的家乡—盐城,这个新四军抗战史上的圣地有了深刻的了解,从而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8月4日,应盐城市图书馆的邀请,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诗人、随笔与游记作家蔡天新走进“黄海讲坛”,为广大市民举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专题讲座。讲座伊始,蔡天新教授就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阅读的理解和感受。他说:读书有两大素质,一是好奇心,这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我们学习的动力;二是想象力,它的存在使我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么封面就是这个人的脸了。其中,书名、作者、色彩、字体和内容介绍无疑就是书籍的五官了。当然,一本书的好坏最终取决于正文的内容是否有着持久的可读性,另外,它的后记也必然是意味深长的。除了阅读,旅行也十分重要,因为“不仅心灵要翱翔,身体也要时刻走在路上”。蔡天新教授热爱旅行,游历全球100多个国家,受邀于各国的诗歌节、文化节、数学交流会,并在纽约、巴黎、法兰克福等地举办过自己的诗歌朗诵会。旅行与写作有着紧密的联系,蔡天新用马克·吐温、麦尔维尔、海明威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四人来具体阐述了旅行与写作的密切关联。他还说:地图上每一个小圆点下面都居住着一个种族,他们以迥然不同的方式生活着,能够得以亲近都是一桩美妙的事情。长大以后才发现,我们绚丽多姿的生命是由一次又一次的奇妙的旅行组成。每当游历一个新的国家,都会获得一次新的重生。关于数学与文学的相似性,蔡天新教授认为“数学与诗歌是人类最自由的智力活动”,二者都是最古老的发明、想象的产物、需要灵感且语言简练。除了涉猎数学与文学外,蔡天新教授在摄影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将自己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旅行时的心得与对生命的思考以故事和图片的形式展示在大家面前,十分巧妙地把数学与各种文学形式联系在一起,一一叙述着它们的共通点。大家在惊叹知识的关联如此紧密时,也从中领悟了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讲座,现场的听众获知了阅读的意义、旅行的意义、科学与人文的联系等等,领略到了数学与诗文的完美融合,旅行与阅读的密切关系,可谓收获颇丰。 散文是生命中绽放的花朵8月2日下午,由盐城市图书馆、盐城市规划局联合主办的专题讲座《散文是生命中绽放的花朵》在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坛邀请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张晓惠女士主讲。张晓惠女士在讲座中提到,“文学令生命丰富宽广,文学令灵魂高远飞翔”。做生活的有心人,有意识的去发现去观察,这是写好散文的重要条件。而展开想象的翅膀、文字表述的能力以及情感的能力是写好散文的必备条件。生活是写作不竭的源泉,要向生活学习,向书本学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向优秀的人和事学习,这些是写好散文的根本保证。散文之美在于它的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张晓惠女士最后在讲座中说到,“没有任何大船能像书本一样,载着我们远航,没有任何骏马能像一页奔腾的诗行, 把我们带向远方”。张晓惠女士为大家做了一场生动的写作和阅读指导讲座,约有百余名读者朋友聆听了该讲座。 “我和高考高分考生们面对面”交流会为了让广大学生激发读书热情,了解高考状元们的成长过程,8月1日下午,市图书馆和盐城中学、盐城晚报精心策划,联手邀请2015年盐城高考理科状元戴尚琪、理科总分第三名于舒涵,2014年盐城高考满分作文考生孟安然走进“黄海讲坛”, 主讲“教子有方”系列讲座《“我和高考高分考生们面对面”交流会》。家庭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培养优秀孩子是每一位家长的殷切期望,全天下的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人,无不为孩子的成长倾注巨大的精力。如何成功家教,市图书馆自2008年创办了“教子有方”经验交流会活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无数成功家教给人以启迪和灵感,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更给人以学习和借鉴。为了给更多渴望获得成功教子经验的父母提供平台,市图书馆和盐城中学、盐城晚报共同打造了这次暑期特别活动--“我和高考高分考生们面对面”交流会。戴尚琪同学是一位可爱朴实的学生,他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非凡毅力和耐力,以413分全市理科第一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谈到学习经验,戴尚琪坦言,自己并非是学霸,但是对于学习,技巧非常重要。他还强调学习要有计划性,用计划打败拖延症。制定学习计划后,可以请家长或同学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于舒涵同学以今年高考理科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了北京大学光华学院。她认为:学会自律,才有自由。要节奏不乱地做好自己的事,对于英语学习,她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于舒涵从小就喜欢英语,看英文小说、原版电影,并将电影里的台词翻译出来,这就是学习英语的探索过程。当然要想考试成绩好,还要学会自我反省,有一定的自律能力,不能沉迷于网络。孟安然同学是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满分获得者,现就读于厦门大学。她在讲座现场将她在大学一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想制作了一个PPT,向听众们展示。在谈到要怎样写好作文时,孟安然说:“写生活中有感而发的小事,多积累素材,善于观察。要爱我所爱,学我所爱。”3位同学演讲结束后,现场的听众还和高分考生进行互动提问。上百名盐城晚报小记者、学生家长、读者朋友共计500多人参加了这次经验交流会。 “夏花”、“秋叶”之“绚”与“美”的品读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句为我们描述了“生”与“死”的美好境界。怎样正确品读感悟生命与死亡是我们人生应做的课题。盐城市图书馆于7月19日举办了《“夏花”、“秋叶”之“绚”与“美”的品读》专题讲座。本期讲坛邀请了江苏省医学伦理学会常务理事、盐城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郝军燕女士主讲。郝老师主要从事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与法规、人际沟通等课程教学,曾获江苏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厅课题“职业教育视域中生命化教育的解读与建构”、江苏省卫生厅课题“卫生高职院医学人文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生态道德文化建设研究”等。郝老师首先引用泰戈尔的诗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点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是品读生死,分享成长。她以三文鱼生死搏斗的例子,阐述生命是成长的历程,人应该努力成长,使生命变得成熟。而人的生命是由精神生命、社会生命、自然生命组成的三维生命。只有珍惜生命、珍爱健康、安顿心灵、找寻价值、为梦想努力、为成功奋斗,才能活出生命的意义。郝老师在提到“死亡的静美”时指出,死亡是人人不可避免的事实,是每个人必经的“生命的最后成长”。在中国要注重死亡教育,从而建立理性的生死观念,积极地预防和应对各种死亡事件,提升生命的品质。要学会临终关怀,让生命享受最后一缕阳光。 投资健康 收获幸福—关注您的健康账户有人说:储蓄健康有“利息”,投资健康会“增值”。的确,健康可以提高我们的生命质量,为自己造福,为社会造福。然而每个人都有着这样一本至关重要的“健康账户”,想提高生活质量,就需要您不断的持续关注这本“健康账户”,并不断增加投资。7月5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举办了视频讲座《投资健康 收获幸福—关注您的健康账户》。本期视频讲座的主讲嘉宾王一飞先生是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顾问、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首届主任委员、上海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学会理事长。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说起“健康账户”,人人皆知其重要性,但事实上几乎人人只有在亲人亡故或自己身患重病时才恍然大悟,但此时已悔之晚矣。“健康账户”需要我们精心维护,持续投资,才能不断保值增值,否则这本“健康账户”将逐步贬值,直至严重透支而酿成大祸。如何正确而持续地向自己的“健康账户”注资,王教授给出了三个忠告:一是要正确理解健康的含义,向“健康账户”注资时有三个投资方向:体格健康,心理与行为健康,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融洽,三者缺一不可。二是树立终身投资健康的理念。不少年轻人自恃身强力盛,日夜拼搏,不惜用牺牲健康来积累财富。他们以为到年长时可以用积累的财富去换回健康,这是绝对错误的投资策略。首先,金钱不可能换来健康;其次,生命的不同阶段,对健康投资的方式与重点有所不同,唯一正确的策略是贯穿生命全过程的持续而有针对性的投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三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投资健康账户的关键。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为关键和有效的投资健康账户的途径。而“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四大基石,也再次强调了健康生活方式在健康促进中的关键作用。 我的作家梦雨生百谷,万物得以滋长;书润心房,生命得以迸发。优秀的文学作品犹如一眼甘泉,滋润着孩子们美好纯真的心灵,更为他们的一生奠基。与作家的亲密接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开启学生的创造之门。6月28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邀请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芳女士主讲了《我的作家梦》专题讲座。曹文芳,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之妹。1966年出生于江苏盐城,1985年毕业于盐城师范学校,曾到师范学校做舞蹈教师,现为幼儿教师。曾在《中国校园文学》《东方少年》、台湾《民生报》等杂志发表小说和散文。著有水蜡烛系列长篇小说:《香蒲草》《天空的天》《丫丫的四季》《栀子花香》《荷叶水》《云朵的夏天》。讲座现场,曹老师首先讲述了自己曲折的写作历程,在声情并茂的讲述中穿插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领听众走进她的童年,走进她的作品。曹老师还以辅导女儿写作为例,提出写好作文要掌握三个诀窍:独特、细节与真情实感。文章因“独特”而有“读者”。她解释:“个人的生活经验是永远属于你自己的独特素材,想写好作品,必须有大量的生活阅历,并能将其准确表达。”细节,则关乎文章是否能出彩。往往精心刻画的细节,能为文章锦上添花。“细节的刻画并不那么容易,这需要孩子养成细致观察身边小事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如果说细节是文章的出彩之处,那么真情实感,则是文章的灵魂。曹老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精彩的互动,现场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民间艺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工艺美术、传统美食等,有着几千年的积累,透着五千年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普及民间传统文化知识,介绍盐城地区民间艺术特色及传承,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于6月21日下午举办了《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专题讲座,该讲座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市民间艺术家协会肖兆玉主席主讲。肖主席在讲座中提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民间艺术首先要注重特色文化与盐城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盐城特色文化资源源远流长,文化积淀异彩纷呈。盐城的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东台发绣、阜宁玻璃工艺品和面塑、射阳农民画、滨海的柳编、盐都的剪纸和老虎鞋、大丰的麦秆画、建湖的淮剧和杂技等名闻天下。其次要通过指定保护遗产目录、建立博物馆、鼓励和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技能和水平的文化遗产继承人、定期开办一些文化艺术研讨会等方式来培育和传承传统民间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民间文化面临着“失”、“孤”、“散”、“缺”、“贫”的特点,民间文化艺术不断流失。民间文化艺术工作者应适应潮流,勇于创新,开拓民间文化艺术市场。肖主席最后提出,要深入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调研活动,定期举行民族民间文艺比赛,组织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培养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继承人,加大民族民间文化建设的投入,才能促进和推动民族民间传统优秀文化源远流长。 日常急救与素食养生6月7日下午,视频讲座《日常急救与素食养生》在盐城市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举办。安全、健康是眼下老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生活中随时都会发生突发意外,如何在第一时间准确判断并实施急救,如何在遇到疾病风险时做出正确抉择?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宋晓华在讲座中指出,如果家人突发意外联系120急救中心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等待接听;打电话时要说清地址,等到人工接听;说清病患的症状和现场情况;留下清楚的联系方式;做好急救前准备,整理好病例,做好基本急救措施。世界上有2.5%的素食者。历史上,他们包括孙中山、达芬奇、牛顿、爱迪生、托尔斯泰、卡尔·刘易斯、乔布斯…不论是智者还是运动健将,他们放弃肉食,变成素食者。究竟素食者能带给我们哪些健康与智慧上的变化?上海维绿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运营经理宋松在讲座中指出,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的文化,这些人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动物油、动物胶。素食,表现出了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返璞归真的文化理念。吃素,除了能获取天然纯净的均衡营养外,还能额外地体验到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和欲望的愉悦。悄然传播的素食文化,使得素食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时尚的标签。我们要推广素食文化,推广一个健康的饮食文化以及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 家庭教育,从亲子阅读开始5月30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邀请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兼任聚亨路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 、盐城市金牌亲子阅读推广人雷燕女士为大家作《为爱出发,亲子阅读从“心”开始》专题讲座。首先,雷校长阐述了什么是亲子共读。所谓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接着雷校长提出,为了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兴趣,家长可以给孩子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柜,让家中的每个人都养成读书的习惯,帮助孩子选择一些好书。提升亲子阅读质量的关键要素有选对绘本、选对时间和地点、绘声绘色的讲述、循循诱导的沟通、大声为孩子读书等。最后雷校长说,亲子阅读要注意“心”的艺术。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教育的结果往往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从而科学的引导孩子成为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做孩子阅读的引路人5月28日下午,《做孩子阅读的引路人》专题讲座在盐城市图书馆多功能厅举行。本期讲坛邀请了盐城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盐城市首届小语读书班成员杨轶群老师主讲。来自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的600多名学生和家长聆听了该讲座。杨老师认为,课程改革、学生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为何要引导孩子阅读的三个方面。家长可以通过推荐适合的读物,如绘本、诗歌、故事、儿童小说等引领孩子走进阅读。培养孩子每天阅读、专心阅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等引领孩子学会阅读。通过亲子听读、亲子共读、亲子比读等多种方式引领孩子享受阅读。 杨老师坚信,只要大家一起齐心协力用心经营着教育,用爱温暖着童心,引领孩子沐浴阳光,浸润书香,生命必将因阅读而幸福。 美从何处寻——谈美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热烈、执着地热爱美和追求美。5月24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邀请盐城工学院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蒋继华先生为读者朋友作《美从何处寻—谈美》专题讲座。蒋教授主要从事文艺学、审美文化研究。近年来,主持完成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核心期刊等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获盐城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蒋教授在讲座开始就指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之心,人恒有之;爱美之心,人才有之。古今中外,人们曾经以肥为美、以文身为美、以繁缛为美等。美的起源是从“实”用到“饰”的过程,对于“美的本质”的探索,东西方历史上有不同的见解。柏拉图认为“美是美的难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和谐和比例”;英国18世纪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认为“美是一种快乐的感觉”;德国哲学家谷卢斯认为“美是内模仿”;我国学者朱光潜认为“美在主客观的统一”。蒋教授认为,到目前为止,“美的本质”仍无一个一致性的结论。美学界大多数认为,从客观对象中已无法找到一个共同的“美的本质”,只能从人的心中去找,哲学问题转为心理学问题。在未来,美的本质被称为美学上的“歌德巴赫猜想”。美的特征有:形式上具有形象性,是好听好看的东西;在内容上具有向善性;有强大的情感吸引力,使人如痴如醉,进入忘我状态;是超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讲座最后,蒋教授热情地呼吁大家要以审美的心胸诗意地生活,共同探寻和发现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和人们心中的美。 读书与人生读书,是一个生命高尚丰富、品质优秀的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是人生向着真善美、不断追求完美的必不可少内容。5月17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邀请市作协名誉主席、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盐城市委党校兼职教授张晓惠女士走进“黄海讲坛”,主讲《读书与人生》专题讲座。晓惠老师是我市著名作家,先后出版了《心中长对翅膀》、《寻找你的七色花》、《坐看云起》、《风行水上》等作品,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多部作品获奖并被多种报刊杂志转载。她的散文作品文笔优美,情感细腻,对生命中崇高、美好、光明的境界有着深切的感悟、热烈的追求,同时又对人性中的真、善、美、假、丑、恶有着执着的追问和思考。在讲座中,晓惠老师从四个方面概述了读书与人生的关系:读书启迪思想,进取人生,所有的梦想都会开花;读书拓展视野,欣赏万物,人生旅途处处风景如画;读书修炼气质,提升修养,优雅潇洒地行走在春夏秋冬;读书丰富生命,珍惜真情,构建和谐温馨的生命港湾。晓惠老师还畅谈了读书之乐、读书之要、读书之精华。她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一样”; “没有任何大船能像书本一样,载着我们远航;没有任何骏马能像一页奔腾的诗行,把我们带向远方”;“人的一生如同一个布口袋,不可能没有遗憾,但如此下来,有书本的生命会更加智慧与从容,少些遗憾”。 晓惠老师以感性洋溢的文学语言,理性又充满思辨的思考,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实践,为大家上了一堂读书与人生的大课,也是一堂提升大家人文素养的好课。 让孩子的数学素养在阅读中拔节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每个孩子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5月10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邀请市数学教学能手、市聚亨路小学杨汉英老师走进黄海讲坛,主讲了《让孩子的数学素养在阅读中拔节》专题讲座,有150名家长和学生聆听了讲座。杨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一门语言,它对理性与完美的追求,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世界观、艺术观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是需要阅读和鉴赏的。数学阅读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的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知、理解、汲取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的意义在于能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质疑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数学阅读的内容包括精彩的数学故事、图文并茂的数学绘本、名家大师的数学读物等。而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保障充足的阅读时空、训练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促进有效的数学阅读。杨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讲座中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讲述了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及提高孩子的数学素养,陪大家在绘本、故事、电影中领略数学的奇妙,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乐趣,开启了一段别样新奇的数学之旅。 阅读与梦想5月8日下午,盐城市图书馆黄海讲坛邀请盐城师范学院王玉琴副教授作《阅读与梦想》专题讲座。王教授首先解读了“阅读”的含义,阅:默默、认真地看;读:有声地念。王教授说,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所以人要有梦想。她以孔子、鲁迅、莫言等名人故事为例,阐述了阅读与梦想的关系。王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从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爱读小人书的经历出发,告诉同学们阅读对改变人生、实现梦想的重要性。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多读书、读好书,要在书中多和高尚的人对话。读书时要注意“智”“治”结合,去感受读书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