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2/0:05:03
当前位置: 首页黄海讲坛(视频)解读清明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
解读清明习俗 传承传统文化
浏览:1341    日期:2021-04-06

清明节,既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是中华儿女共同认祖归宗的重要节日。为丰富读者的节日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4月4日,市图书馆“黄海讲坛”特邀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专家库成员、市社科专家库专家、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馆长兼书记王登佐作《解读清明习俗传承传统文化》专题讲座。

王馆长介绍,老盐城清明节有四种习俗,一是扫墓祭祖;二是插柳;三是踏青;四是吃青团。王馆长说,清明与农耕文化又紧密相关。盐城民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就天气而言,这一天则最忌讳天阴、下雨、刮风,以为清明不明即为荒年之兆。“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当地人认为,刮风则兆示年景偏旱,下雨则对庄稼生长不利。“麦子不怕四季水,就怕清明一夜雨。”这也是此地人对长期生产实践的一个总结。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加,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

王馆长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流传下来的这些旧习俗,亦应客观看待,不可拘泥,尤其是对先人的缅怀和纪念。固然扫墓祭祖是清明节的重要主题之一,但也要赋予新的内涵,扫墓的方式应当更文明、更健康,符合新时代要求,摒除烧纸等传统的祭奠形式。鲜花祭奠、植树祭扫、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的形式正在兴起,应该提倡,让清明节真正“清明”起来。清明节更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机会,纪念先烈,继承革命传统,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传统文化。




©盐城市图书馆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21898号   技术支持:盐城市图书馆信息技术部